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刘祺云 
部队: 军直   
部门: 宣传处 
职别: 新闻摄影干事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亲情、友情、战友情,情深意长! 
所有篇目(共901篇)

标题:

《我用过的相机》  

发表时间:

2012-2-4 21:05:53

更新时间: 

2012-2-7 17:16:44  更新者: 刘祺云

关键词:

摄影 . 分享  

  [这是对本篇第 3954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自六六年学习摄影,屈指一算已经进入了第四十六个年头,真是光阴如箭啊......。在这四十多年的摄影生涯里自己使用过不少的照相机,虽然在相机的大家族中它仅是很少的一点点,但作为自己还是值得回顾的,必定它们都曾伴随我走过那些快乐的时光。

 

001    六六年的四五月份我开始学习摄影,当时我在遵化基地的电影组。基地宣传科有台“上海”牌120双镜头照相机,我经常借出来拍纪念照。那时候一个黑白120胶卷1.6元左右,但对于每月津贴只有6、7元的我却是个不小的开支。

 

002     1970年我终于有了52元的工资,那年部队落实毛主席“解放军是个大学校”指示发表五周年要搞大型图片展览,基地一位副参谋长牵头,我负责拍摄任务,他说他有一台120折叠相机使用很少,要我给他个抽烟钱就给我,最后我们30元成交,从此我有了第一台120照相机。

 

003    74年初我调到军部宣传处任摄影干事,那时候国内市面上还没有什么进口照相机,虽说军画报记者拿着“哈苏”、“莱卡”相机采访,据说要动用外汇才能进口,所以在军部要用这样的相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只好使用“海鸥”4A 120双镜头相机进行拍照,在宣传处的近五年里所有的新闻照片和专题报道都是用它拍照的。

 

004    那年头很多摄影人不愿意使用135相机,总认为它底片小,成像不如120相机,后来开始拍彩色照片(反转片),又感觉135相机拍得画面多划算,所以又进了一台“海鸥”DF135相机,谁知先拍了黑白片试机,冲出胶卷没有一点反差,所以就将它打进了“冷宫”,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摘下UV镜放在眼前晃动,看到前面直线条物体产生波动,才知道镜头前面UV镜原来是一块普通玻璃做的滤色镜,气得我将它摔了个粉碎。

 

005   蔡斯6X9大八片那时候可是个好东东,当时北空的老摄影干事刚转业,来了个黄干事,因为刚接触摄影报道,对采访还不是很熟,一度与我多次采访部队,他的“蔡斯”大八片相机让我用了个够啊,四架歼六三从机场上空飞过,地面还有数架飞机在机停机坪上,这幅照片后来刊登在《航空杂志》封底上,就是那年在遵化机场用这架大八片拍摄的。

 

006    记得调宣传处后,发现处里有一台苏联老卓尔基,由于快门坏了被丢弃在那里,经过我的几次“鼓捣”,终于可以拍照了,我带着他去凤凰山公园拍过几次,也带着他休过假,地震时被砸在了我办公室的抽屉里。

 

007   七八年九月我转业到了邯郸地区文化局主抓摄影艺术创作,改革开放后,国外的照相机开始进入中国的市场,当时品种很少,日本理光、亚西卡最早在中国露面的,虽然都属低档入门相机,但必定它有了内测光装置,最后我选定了亚西卡FX3,这也是我的第一台进口照相机。

 

008    前面我说过自己总认为120相机底片大成像好,所以对120相机情有独钟,加上受原北空老摄影干事唐禹民的影响,他在国家体育杂志社当记者就使用的这样的照相机,所以我费了两三年的功夫,到北京、广州跑才将这台机器配的差不多。

 

009   转眼在地区文化局干了七年,这年我的一个朋友在邯郸市里成立了第一家图片社,他希望我能给他培养一批技术骨干,非让我调到市里工作,并许愿送我两套专业照相机,在这种诱惑下我调到了市文联主抓摄影协会工作。这台“尼康”f3相机就是他送的,在当时可算是顶级相机,是我当年使用的最多的相机之一,也是很多记者的宠物和最爱。

 

010   从事专业摄影的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出门都带两台相机,一台为主机,一台为备用机,一旦主机出了问题,备用机就可以解决问题。我这台“尼康”FM2是一台全手动相机,没有电池也照样工作,是一台全天候相机,因此很多摄影人非常喜欢它。进入数码摄影后相机的ccD最怕灰尘,因此很多人也带两台相机,一台用长头一台用短头,拍照中就不用更换镜头了,免得机器内进了灰尘不好处理 。

 

011   这套120中幅照相机也是我的朋友那年我调进邯郸市时送给我的。这台中幅120中幅相机伴随我近30年,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

 

012   能有一台“哈苏”是很多摄影者的追求,当年我在部队陪同军画报记者在遵化24师采访时,那位李氏记者就用着一台“哈苏”相机,我当时用的是“海鸥”4A型相机,瞧他那牛劲,多年后他当时的傲气我仍记忆犹新,前些年河北省委宣传部搞了一次中外记者看河北,这位李氏记者和军画报的一位老社长参加了,谁知几十年过去了他在北京一家饭店里居然还能认出我来,还和我通了几年的书信。这不我也有了一台世界名牌“哈苏”相机,虽然进入数码后使用的不多了,有时候把玩一下也很开心的。

 

013   九十年代初照相机进入自动对焦和自动曝光阶段,用了几十年的手动相机,也想体会一下自动对焦的感觉。于是那年从泰国旅游回来就在香港买了这台“尼康”F50入门自动对焦相机,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自动对焦相机。

 

014   自动对焦和自动曝光的功能用起来很爽,方便快捷,省去了很多的时间。于是又不满足那台入门的相机,结果又进了一台中档的“尼康”F80S相机,这台相机也为我的摄影创作出了不少的力气。

 

015    那年我在北京的照相器材城转悠,看到这台可变幅的照相机很有特点,它可以拍摄24X36mm的画面,还能随时改变画幅为24x65mm,这下可吸引了我,于是就将它请回了家,当时花了1.3万元,还有一只中焦镜头,小铝箱等附件。进入数码后我将它放在网上,结果北京的一个摄影者专程来邯郸取走,给我留下1.7万元,还行吧没有赔钱。

 

016   都说底片越大越好,商业片越大越值钱,于是我又看上一台大底片的照相机,因此也赶了一次时髦。谁知才买回三年,虽然我也带它去了内蒙额济纳......,但数码摄影很快就将传统摄影冲击的七零八落,它只好躺在家里休息了。

 

017    不得不面对现实了,早前我也买过小数码,目的是为了解它的成像原理,免得到时候不懂数码摄影,但没有想到从传统摄影到数码摄影转变的这样的快。于是我买回了第一台在当时还算不错的中档数码相机,这台数码相机跟随我6年之久,进西藏,去陕西、下广东、到加拿大等,直到它进入故障期(基本到寿命了)。

 

018  别看这台小数码相机体貌不洋,可当年它在小数码里属旗舰型的,是台小专业数码,儿子去加拿大时我送给了他,2009年我在那里时它出了毛病不能拍照了,我回国时带了回来准备修理,但当飞机在几千米上空时他却能正常拍摄,直到飞机降落到首都机场后它又回到故障的状态,当时我写了一篇小博文叫“神奇的小相机”。

 

019   这是一台“富士”一体便携式数码相机,那年我正在为一个乡镇政府拍摄宣传册,结果我的D100数码相机出了故障,也不知啥时能修好,只得仓促买了这台相机来应付拍摄任务。我曾用它在江西婺源、千岛湖、三青山、黄山、川西等地拍摄过。也算我的备用机之一吧。

 

020    这可是我现在的“尼康”D700 主打机,“重要任务”就用它去完成,2010年它陪我在加拿大度过了十个月,当时网上照片都是用它拍摄的,它将伴随我的摄影生活继续走下去。

 

021    儿子的“松下”数码相机,也是一台小旗舰相机,在加拿大是我主要用它为孙子录像用,有时带孙子外出玩,用它连拍带录比较方便。

 

 

022    孙子去年回到国内半年的时间,儿子给的任务让我多给孙子录像,因此又买了这台“尼康”P7000小旗舰相机,原因是它能给孙子高清录像。现在也是我的备用相机。画面上的手机我也拍过几次照片,曾发在网上。

 

023

024 025    我虽然没有搞什么相机的收藏,但手中也有几台不值钱的相机,就当书柜和博古厨里的摆设吧。 

 

026   拍完相机,我也顺便自拍了一张,虽然是顺便拍摄,你会发现这些背景里既有我的属相、还有空军的标志、我的爱好等......

  

评论(共 12 篇):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2-2-7 17:10:34

    谢谢东生光顾!“泽尼特”在当时是最便宜的相机,那时纯粹是买来玩的,没有用它拍过一张照片。   

 

  评论者: 刘东生

发表时间:2012-2-7 14:02:50

    025里有一架“泽尼特”,苏联人用的比较多。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2-2-7 11:00:39

    谢谢玉武的光临,只是为了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摄影之路和自己使用的机器,自己给自己找事干.......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2-2-7 10:56:35

    你的建议很好!首先是标题问题,我想包括两个意思反而表达不好,说改就改谢谢!关于相机收藏,如果要象个样子,那可是个不小的开支,还要查阅很多资料,真正了解相机的发展史,懂得相机文化。从长计议吧......   

 

  评论者: 张玉武

发表时间:2012-2-7 10:54:31

   刘老师您的相机数量能搞一个小型展览会了!  从中看出您的摄影技术高超是时间和装备的艰辛磨砺。  非常敬佩您!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2-2-7 10:43:28

    先庆你好!正月十五是中国民俗展示时间,不知沈阳有否这方面的活动,如有每年拍一些,日积月累,为历史留点东西。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12-2-7 10:29:06

喜欢和的热爱是最根本的动力,既然如此,建议您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北京五棵松器材城再置办一些老器材,自己办一个家庭摄影器材博物馆,形成一个中国民众摄影器材的沿革史列,因为你有基础,别人做不到,只是一个建议,供参考,另外,这篇文章的题目最好为"相机的故事"或"我用过的相机",当然,也是供参考.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2-2-7 7:32:20

相机博览会,摄影征程路。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2-2-4 22:59:19

      谢谢胜华鼓励!学习还跟不上呢,如果不学习那就更落后了。   

 

  评论者: 胡胜华

发表时间:2012-2-4 22:46:36

刘老师从你二十几部相机中,可以看到你如今的摄影水平,真是日积月累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你仍还在虚心地学习,我们大家应该学习你的摄影技术,更加应该学习你的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2-2-4 22:36:31

     谢谢站长的关注!把我用过相机放在这里让大家看着玩,不然以后很难看到这些老相机了。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12-2-4 22:07:34

如数家珍。一份令人尊敬的敬业者的足迹。   

 
   

共 12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4-20 18:51:13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