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袁玛瑙 
部队: 空17师  空军九江场站 
部门: 易县场站政治处 
职别: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军旅生涯,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年华。战友的称呼,把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走进空六军网上家园,让我们共同细诉昨天、今天和明天····· 
所有篇目(共76篇)

标题:

遥远的龙开河  

发表时间:

2012-3-14 17:23:00

更新时间: 

2023-6-22 11:06:03  更新者: 袁玛瑙

关键词:

文学  

  [这是对本篇第 685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遥远的龙开河

 

     城市变迁,总会有许多遗址,也容易引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身为浔城人,最使我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那条弯弯的龙开河。
     这条曾经穿城而过的内河,西源瑞昌的清盆山,南纳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泉和剪刀峡的十里河,连接城中的甘棠湖南门湖,由北汇入长江。我的家,就住在河口东岸。
     童年时,龙开河一带是我生长的天地,一年四季渐涨渐落的河水,无声地数着我成长的年轮。
     涨水时节,满河碧波荡漾,与长江泾渭分明。各种帆船和中小型机动船进进出出,百帆林立。摇桨、撑篙、抛锚的船夫,奔忙在货船上下的装卸工,轮渡码头肩挑手提上上下下的乘客,水边连成一线抡着棒捶劈劈作响的捣衣妇、挑水的汉子和扳渔的老翁,以及河滩和河岸马路上自然形成的交易市场上的攒动人头,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平民阶层的生活画面。因为有河,我在小学时就学会了游泳。盛夏的傍晚,扎入水中人堆里扑通、扑通一阵,是一天中最为惬意的时刻。
     一到冬季,河水渐渐变成一条蜿蜒的细带,湍急的水流宛若舞动的巨龙,奔腾不息。褪水的河床上,裸露大片淤泥和无数裂口,奇形怪状的乱石碎片散落其间。在灰色的苍穹下,寒风凛冽,万籁俱寂,一派愁惨景象。这个季节,狭窄的河道有相当一段往往被停泊的船只堵塞,很多时候可以穿越首尾相连的船身跨到对岸。
    从河口往南约一里路的地方,浔阳古城一座具有近代工业风格的建筑——下承式钢桁架拱桥凌驾两岸,将城中最繁华的大中路东西贯通。老铁桥象个沧桑老人,以黑锃锃的面目,注视着行色匆匆、络绎不绝的人流,默默地承载重负。直到我长大当兵还在部队时,它才被水泥拱桥替换。
     河口的两侧,是长江沿线林林总总的码头。河西偏离城市中心,只承揽货运,显得破败荒凉。客运集中的河东滨江路,行人如梭,热闹非凡。滨江路曾经沦为英租界,域内留下的一座座欧式建筑,既象是诉说不堪回首的过去,又似乎在表明九江作为口岸和商埠的重要地理位置。
     不知有多少回,我站在河口,遥望着来自天际又流向天际的滚滚长江。茫茫的江面上,在阳光和波光的辉映下,大客轮,小轮渡,拖驳,帆船,舢板,各式各样的船只或近或远,汽笛声声,竟相争流。豪华的“洋船”(大客轮)美轮美奂,最勾起幼小的我对未来的向往,我幻想过有朝一日也能坐上这轮船流向远方。
     我家的居地处在河岸土路老街的拐角。这里是一片以砖木瓦房为主、参差错落的破旧民居区。每到夜晚,并排在老街靠河一边的几家茶馆常常爆满座客,传来鼓书艺人此起彼伏的声音。在那个唱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时里穿行”的童谣的年代,我和邻里的小伙伴们在屋前的月光下“丢手绢”,在夏季家家户户都搬出竹床排列路边乘凉的喧闹中“捉咪猫”,在河边和水中随心所欲,在大街小巷窜来窜去,在房前屋后尽情玩耍,充满了童年的乐趣。
     童年的梦,五彩斑斓。在我童年的梦幻世界里,龙开河是一首欢乐的歌,母亲是那流淌的河水,父亲是那巍然的河岸。父母用坚韧的臂膀托起我生命,还用厚道和善良传给我做人的品格。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个头在班上中等偏上,座位在教室后面,结果期末考试算术不及格,险些留级。进入三年级,学习成绩开始好起来。一次语文测验,得了满分,受到老师连连表扬后,潜在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从此,我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当了班长和佩带三道杠的少先队大队长。班长的头衔一直延续到初中。在小学和初中,曾被评为九江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每次参加家长会,父亲脸上总是一片灿烂。
      童年的甜蜜是父母用爱酿成,父母的操劳也使我看到生活的艰辛。我们全家八口人的生活,主要靠父亲在港务局的微薄薪金支撑。为缓解经济困难,母亲很早就就做了家属工。她每天除了上工承受体力劳动,还要担负家中一日三餐和缝补浆冼的繁重家务。每天天未亮,她就起来生火,赶在上工前为我们准备好“过早”的食物。中午,抢抢忙忙地对付午餐。下午一收工,又是在家里忙个不停。晚上,往往我们已经入睡,她还顾不上疲惫,在挑灯做着活计。为了让一家人不饿肚子,父亲在家门对面的围墙下整出弹丸之地种荞麦,在河滩刨开乱石种菜,在水位渐退的堤角捕捞小鱼虾,甚至在住宅圈养过生猪。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我到城西郊外的八里湖堵沟捕鱼,折腾了一天,我们浑身上下全是泥水,带去充饥的红薯早就吃光了,却一无所获,可见当时的日子是多么的不易。
      父母用全身心艰难地把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拉扯大,并扶持着大家一个个成了家。当日子开始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他们却在正可以得到回报的年纪先后病倒了。母亲六十七岁时患癌症,在医院被病痛煎熬了八十多天,弥留之际,听到医院过高地估收氧气费,喃喃地发出“不要氧气、不要氧气”的微弱声音,为的是让我们少花点医疗费。时隔一年,父亲也因癌症动手术,后病情复发并恶化。临终的前夜,他已经难以动弹了,还强撑起病躯,垂首床头,任大量的粘液从鼻腔涌出,却不愿惊醒正在陪护的我。我积劳成疾的父母,临死前都在为儿女着想,那怕是一星一点啊!而我作为长子,也许是从小在父母爱巢里养成心安理得的依赖感,也许是年富力强时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父母在世时,竟然没有为他们做点什么,也没想到为他们做点什么。相隔不到三年,两位老人都是在龙开河老屋辞世的 。
      如今,龙开河早已在城市改造中夷为平地。昔日的河道,矗立起鳞次栉比的楼房,形成日见繁华的街市。我家的老屋,经过拆迁,也不见当年的踪影。往事,渐行渐远。而那清清的水,那源源的流,却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评论(共 45 篇):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3-3-3 8:45:49

故乡河水好甜蜜呀!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12-10 20:30:40

谢效勇战友!
拜读了你的《情归双庙》、《在银色的月光下》、《温暖的月光》等,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评论者: 叶效勇

发表时间:2012-12-3 11:52:09

    对家乡的印象,对孩提生活的向往,对父母亲人的缅怀,对逝去华年的依恋,对时过境迁的追忆,往往都会寄情于家乡山山水水.玛瑙战友的笔触牵引着我回望孩提时光,感概万千,温暖无限.谢谢!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11-28 17:39:45

感谢谢力和秀华的留言和鼓励!   

 

  评论者: 张秀华

发表时间:2012-11-28 14:37:17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祝贺获奖!当之无愧!   

 

  评论者: 谢力

发表时间:2012-11-26 23:46:15

一切都像河水般的流逝,只有回忆会永驻心中。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11-25 21:18:29

  谢谢付站长,谢谢世忠、年福、民校、先庆、全芝、新原和文秀战友!
  新原战友的一席话,对我实属意外收获。此文虽发自内心,自知并非那么好。经这么一点拨,对写作似有一种难以言传、只能意会的顿悟。难得受到这样的启发,感动,感激!   

 

  评论者: 张文秀

发表时间:2012-11-25 19:38:49

感动!子欲孝而亲不待!感人至深!   

 

  评论者: 黄新原

发表时间:2012-11-25 19:21:34

玛瑙这篇文章,读出了一种韵律,那是对旧日回忆与对生活顾念交织出的声音,默默的,轻声的,不悲,不喜,不疾不徐,是一种对身世的诉说,如同在夜间吟奏一首赋格曲,让那条河,那段生活,那束亲情现出回音,久久回旋,反复交响。

散文,写出意境容易,写出韵律难,那应该是心曲的外化,没有长久的反刍,难以酿制这种韵律。这有时也许连作者也不自知。

我不祝贺你,这是你实至名归,应得的。   

 

  评论者: 苗全芝

发表时间:2012-11-25 17:00:03

美文拜读!欣赏学习!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2-11-25 16:54:47

此文获奖,是玛瑙兄和咱们网站的光荣,更是黑龙江省文联的光荣。这样的文章得了奖,说明评奖者的眼力好及风气正!
玛瑙兄还有几篇能让人记住的文章,如写转业干部的那篇,都是很好的。望继续写下去!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2-11-25 8:29:00

此文获奖在情理之中,当之无愧。祝贺!   

 

  评论者: 林年福

发表时间:2012-11-25 7:52:46

以“龙开河”为引子,深情地表达了对家乡山水、对父母养育挚热的爱以及对童年生活、学习的美好回忆!再次拜读,又一次升华!
   

 

  评论者: 梁世忠

发表时间:2012-11-25 6:25:14

      祝贺玛瑙获奖,该文是我最欣赏的美文之一。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12-11-24 20:40:35

祝贺玛瑙:《我心中遥远的龙开河》获得由黑龙江文联主办的《青年文学家》杂志社一等奖。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3-28 23:43:35

  谢谢献昆老指导员如此用心的评点,谢谢您的鼓励。   

 

  评论者: 匡献昆

发表时间:2012-3-28 10:17:30

真情流露,境遇感人,父母山海,恩情永铭!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典型东方文明的结晶!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3-27 23:32:43

  同饮长江水。谢谢艳芳的留言!   

 

  评论者: 彭艳芳

发表时间:2012-3-23 19:45:10

第一次匆匆的浏览,今天再次细细的拜读,前半部分对故地的描写详细生动,不禁勾起我对于童年、老屋的无限怀念,童年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却过得简单快乐。后半部分对父母的深情回顾令人唏嘘,在父母的辛勤劳作和关爱中,孩子们渐渐长大,可是,他们却一天天衰老下去,来不及报答,终成遗憾。但愿天下的老人都能感受到子女的孝心,即便去了天堂,也会含笑九泉。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3-23 12:00:09

  谢谢伟强的关注的留言。
  谢谢先庆,宝墨我收藏了。
  更谢建国。指出的错字改过来了。姊妹一词,我查了字典,你讲的是对的,“子”用在这里是白字。我干脆用兄弟姐妹一词,以避免歧义。你的热心、细心和严谨很使我感动。
  此文本来我还应修改,如在写景部分加强点画面、动感等,只因急急忙忙投了稿,也就未作大的变动。
   

 

  评论者: 王建国

发表时间:2012-3-22 22:40:16

多好的文章啊,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真情,也勾起我对儿时、对故乡的回忆和对父母的思念,拜读了。人一生最难报答的就是父母恩,老人若有在天之灵,看到你的文章也该心安了。文中行人如“棱”请改为“梭”,还有“子”妹六人是否改为“姊”妹六人合适,老兄的原意可能是有兄弟有姐妹才用“子”字,我们北方的习惯即使有兄弟有姐妹也可用姊妹几人来称呼。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2-3-22 20:51:30

  标题:龙开河

 

(点击看大图)

 

  评论者: 肖伟强

发表时间:2012-3-21 23:02:41

一篇很感人的佳作,父母的养育之恩与故乡的桥,故乡的情永生难忘。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3-21 22:11:07

  振福老连长好,怎么好久没出来啊?谢谢你一如既往的关注!   

 

  评论者: 张振福

发表时间:2012-3-21 18:25:17

又是佳作一篇,欣赏了,玛瑙!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3-20 22:13:08

  谢谢念龙!
  看过你去年以来写父母的文字,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2-3-20 20:26:07

同时代的人,几乎同样的家境(我也兄弟姐妹6个,我也是老大),同样也都失去父母,看着老哥的《我心中遥远的龙开河》,感同身受。孩子大了,父母也老了,日子好过了,父母却走了,每每想起都想大哭一场。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3-19 22:41:13

  伟力战友:你好!
  谢谢你的关注和留言。过奖了!我看到你在新浪网的博客,看得出你在网上很活跃,难得我们又同是江西兵,愿多多交流。   

 

  评论者: 龚伟力

发表时间:2012-3-19 18:21:54

玛瑙战友,细读此文,真情流露,感人至深!能读到感人的文章实在难得。一是华敏战友的,她的文笔,如涓涓细流,有一种女性的细腻;一是玛瑙战友的,你的文采,似铮铮铁骨,有一种男性的刚毅。谢谢你!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3-18 23:51:10

  谢谢小海!
  此文算是我想“文学”起来的习作。回过头来看,其实不少地方写得我自己都感到不满意。看来语言在于锤炼,我还会修改的。   

 
   

共 45  篇,第1/2页 下页  末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3-29 23:40:42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