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张建平 
部队: 军直  北空政治部组织部 
部门: 通信一连 
职别: 北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所有篇目(共74篇)

标题:

《断裂带》唐山大地震小说(孤版老照片)  

发表时间:

2008-7-11 17:04:54

更新时间: 

2013-6-11 0:15:53  更新者: 杨运南

关键词:

唐山地震 战友文学军史  

  [这是对本篇第 3814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断裂带\张建平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ISBN7-5006-3395-5

1999年6月北京第一版

1999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谨以此书

献给在唐山大地震中牺牲的战友们

献给在唐山大地震中遇难的人们

献给为建设新唐山做出贡献的人们

1976年8月,作者在唐山机场跑道南端空六军唐山地震烈士墓前

唐山大地震中,空六军机关总共震亡了464人,其中军人363人,

职工和家属孩子101人,因为当时没有任何条件妥善处理这些遇难人员的尸体,

只好把大多数尸体埋在了唐山机场

1976年8月,作者在唐山机场跑道南端空六军唐山地震烈士墓前

这两幅照片拍摄于当年的初秋,春节前,墓地被平整了,烈士遗体被重新挖出,

集中火化处理,这两张照片也就成了历史的永远

 

目录

唐山抗震救灾纪念碑碑文

序 生命的审视

第一章   浩劫余生

第二章   震中情殇

第三章   生死之夜

第四章   悲歌无韵

第五章   咀嚼痛苦

第六章   挑战极限

第七章   情寄冤魂

第八章   生命无价

第九章   真情幻灭

第十章   超越自我

尾声

后记

  

唐山抗震救灾纪念碑碑文

             

    唐山乃冀东一工业重镇,不幸于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发生地震。震中东经118度11分,北纬39度38分,震级7.8级,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11公里。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静。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24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16万多人顿成伤残。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此难使京津披创,全国震惊,盖有史以来为害最烈者。

    然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虽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

    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10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生忘死,排险救人,清墟建房,功高盖世。5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捐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缺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消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速展开,步步奏效。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

    自1979年,唐山建设全面展开。国家拨款50多亿元,集设计施工队伍达10余万人,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亲临指导。经7年奋战,市区建成120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600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

    抚今追昔,倏忽10年。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爰立此碑,以告慰震亡之亲人,旌表献身之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特制此文,镌以永志。

 

唐山市人民政府

1986年7月28日

  

 

  

生命的审视

 

    生命,赋予人类生活以全部内容;生活,使人们更深层次地审视生命的过程及其内涵。生生不息的生命,让人们的探求永无绝尽。艰辛的生活,曲折的经历,残酷的争斗,无情的灾害……面对死亡,有的人留下了生命的哀鸣,有的人留下了生命的感叹,也有的人留下了警醒后世的铿锵有力的格言。

    我记得,有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的生命格言最为响亮,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青年,甚至会影响几个世纪。这位革命家就是李大钊烈士,他说:“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选集》第247页)

    小说《断裂带》,塑造了一个壮烈牺牲的英雄的群体形象。现实生活中的这个营,地震中牺牲了40余名青年军人,全体军人在大震来临的几秒钟内,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精神。女战士高东丽,地动山摇之际,头脑中第一个反映是立即报警而不是本能的躲避。她插入电话塞子,报警信号刚刚传到上级机关和友邻部队,就保持着一只手拿塞绳、一只手插塞子的姿态壮烈地牺牲在守机台上……这个营活着的每一个人,都以地震灾情为命令,自觉地抢救着废墟中的人,自觉地救护着伤员。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千方百计地让别人活下来,活得更美好。他们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里,掩饰着伤痛,掩饰着爱情,埋藏着深情与渴望,将真情奉献给了军营,奉献给了人民以及战胜自然灾害的战斗,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他们的执著、热情和英勇,塑造了新一代军人圣洁的形象。

    张建平同志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艺术地再现了这段不寻常的历史,无论对于文学,还是对于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他曾经是一名军人,他从地震的废墟中爬出来,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整整22年的时间,用青春与热血在部队火热的生活中奋争、锤炼。他长时间地从事部队青年工作,热烈地爱着那块曾属于自己的“绿地”。他培育和扶植过许多先进青年典型,如:方凤前、蔡红霞、程界远等等学雷锋先进干部、战士。他写过许多政论文章,也写过文学作品,但进行长篇小说创作,这还是第一次。应该说,这是基本成功的一次。我以为,这不是偶然的现象,除了他独特而惊险的经历以外,历史,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本身就具备政治的、艺术的典型特征。当然,记叙好他们,需要呕心沥血,需要艰苦的付出。张建平就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克服困难,战胜自我,顽强地一字一句地记叙着历史的英雄的篇章。

    读过《断裂带》这本书,我想,它能够鞭策青年对人生、对生命有个反省,有个启示:活着,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战胜自然,战胜自我,勇敢地创造未来,真正地拥有充实而丰富的生命过程,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我与张建平原先都在空军部队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相互了解,成了好朋友。小说写成之后,恳请我作序,推脱不能,对全书作一浏览,说几句话,写在了前面。希望张建平继续努力,书写新的篇章。

王军

 1998年12月28日于北京

  

1986年7月28日,作者在唐山地震纪念馆留影

 

 

 

 

 

 

                           1986年7月28日,作者在脱险的方位留影

 

 彩图1,199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纪念碑

 彩图2,唐山大地震遗址

 彩图3.和张秀华李淑华在唐山机场

 

 

  

评论(共 121 篇):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10-3-1 8:50:34

惊悉智利8、8级地震,虽然死亡人数没有唐山大地震多,但是震级太高了,我不知道地震的最高震级是多少,人类将继续受着这个恶魔的摧残,为在地震中死亡的人们哀悼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10-2-6 11:12:41

谢谢关注,对于我们共同有过那一段经历的人来说,生命更为宝贵!我们现在生活得好,就是对上天的答谢,就是对逝去的战友的最好的安慰!祝战友新年大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评论者: 党伟荣

发表时间:2010-2-5 10:01:36

    同年入伍的老战友,同遭大难的幸存者,你用血和泪为人们留下的这段历史会跟随我们一生,,并在我们的心底珍藏到永远。我经常会走进你的杰作-----这片《断裂带》,心情有时是幸运的高兴的,同时会有痛心的难过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如此感触。一定在战友家园中珍藏好这份杰作。在新年到来之际祝愿你和家人平安、幸福、快乐每一天!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10-2-4 23:16:40

建平:文字已经恢复。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10-2-4 16:59:59

谢谢付工!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10-2-3 9:11:47

建平:照片问题已经恢复,文字问题需要再找一下原因。昨晚处理其他问题,没有来得及处理此事,见谅。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10-1-22 7:26:41

惊悉海地地震,于是每日关注,看到断壁残垣,尸横遍野,更是焦虑万分,真想飞过去,以只身之力,救人苦难,无奈只是干着急,再提一次这本书,遥祝海地人民早日战胜灾害,恢复正常生活,吾愿足矣!     2010年1月15日  北京
    昨日从天安门广场经过,正好赶上八烈士遗体回家,心中那个感觉,说不出来,早上起来再补充几句,不要忘了我们的过去!1月20日晨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8-14 8:55:43

谢谢您的点评,说实在话,我只是胆子大了一点,不管自己行不行,就把她写出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长篇小说,更不敢说文学地反映了历史,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说的都是心里话,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情,也说完了自己对地震的感受,后来有许多场合我都不愿意再对地震的事情再多说些什么,实在是要说的都说了,再说就觉得自己很累,心累,我甚至想,现在让我再写一本书,我自己都没有决心了,这活儿实在不好干!你也是搞文字的人,其中的苦处你应该知道,余言再叙   

 

  评论者: 穆平

发表时间:2009-8-11 11:44:30

前不久,有幸获张哥赠书《断裂带》,本来想着毕竟自己没有经历那段历史,不会有太深感触。翻看了几页,便欲罢不能:张哥流畅的文笔和一气呵成的结构安排,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对空六军深厚的感情,不能不令人与书中人物命运同喜同悲。我是用了一周时间才读完这本书——不是看书速度慢,而是因为抢不过戴丽萍同志,戴丽萍同志几乎是书不离手,害的我只能是抽她不看的空。真的建议战友们都看看,哪怕是您平时不喜欢看书,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把你带回那段难忘的军营岁月:纵使我们没有经历过那场惨烈的灾难,在这本书中仍能找到我们当兵岁月的感觉。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7-28 8:19:35

又是一年七二八,是我们的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三十三年了,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三年啊,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让这三十三年格外地丰富和充实!然而,我和别人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我一生重要的情感和要说的话,都在这本书里,面对生活,更多的时候我无语,因为要说的都说了.在这个日子里,愿意说上几句话,算是对这个日子最好的纪念,让我们为这个黑色的日子献上我们一生的情感!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4-27 6:37:57

手机还是不能登录个人博客,请付工再想想办法,多谢!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4-20 8:06:15

付工你好!这两天,我用手机上网看空六军战友网,效果非常好!用手机看到自己的博客和作品,咸到无比的亲切!高科技真是厉害!但是有一个问题,用手机上网不能进入登录状态,总是出现一个对话框,说是密码输入错误,我没有输错,进不了登录,所以只能浏览,遗憾!请问是什么原因?如果能用手机进入,那可是太方便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心随心所欲地进行交流,关注我们的网站.再一次感谢付工,开辟了网页,为战友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4-4 18:04:14

燕山垂首陡河哀鸣祭我战友在天英灵 

卅年匆忽昨日依稀军旅豪情胸间永恒

永远的纪念!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4-1 18:21:48

谢谢战友的理解和关爱,我十分感动!最近虽然也忙,但还能有时间坐在机器旁,写写自己的感受,回复战友们的留言,很是惬意.我在想,我们不是简单地对文章进行讨论,而是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探讨和研究,一种深层次的交流,它既是军人这个特殊集体的也是社会的,既是文学的也是生活的,既是过去的更是现在的,因此我说这种讨论虽然在普通的话语中进行,但它更是在深刻的哲学里思考......反正你怎么说它也不过份.希望你能继续关注我的博客,为我的思考和文学写作注入新的活力,再次表示衷心地感谢!   

 

  评论者: 战友

发表时间:2009-4-1 11:57:52

我是喜欢徐萌,因为我们有相同的经历,因为我们都年轻过,都有过那种朦胧心跳的感觉,也许那不是爱情,只是对异性的好感罢了!我在想徐萌活着她是否会爱上章明?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她会原谅他的!章明也可以说是我们那代人的尖子,命运很关顾他,但也是他努力的结果。但在徐萌的问题上我还是觉得他有些懦弱!不过也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在爱情面前的一种表现吧!毕竟那时年轻,面对生死的考验,突发的事件真的是没有心理准备。我们是在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决没有指责的含义,书中章明的所作所为我能理解!毕竟我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啊!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4-1 8:32:14

  战友你好!感谢你能阅读我的作品,并且坦率纯朴地提出你的看法,我很感动。这些天来,我一直在考虑怎么回答你提的问题,我喜欢你提出问题的直接了当,我甚至感到了你特别喜爱书中的那个花季年华就死去的女孩子,那个和我们一样年轻过的女孩子徐萌,没有这种喜爱甚至是相同的军人经历,是不会这样干脆地提出问题的.感受是不会这样鲜明和强烈的。
  关于那个年代青年男女的爱情问题.我想应该是这样,爱情是生活与生命永恒的主题,但是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爱情的社会表现方式会有不同的形式与方法,不同的结果,我在书中写到的章明与徐萌的简短爱情,就是当时社会条件下一个真实的写照,在那个把爱情和异性间交往视为洪水猛兽的社会条件下,章明和徐萌的结局只能是如此结果,更进一步说,章明在突然到来的灾害面前,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同样对可能开始的爱情来讲,也是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事实就是这样,又在那种社会条件下,只能是喊也不敢喊,更不能说是拼命去抢救或者象汶川地震中那个小伙子一直守在洞口等着她被救(尽管现在我在心里特别羡慕这个小伙子),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没有听到她的喊声,几个小时她都没有生命的反应,在当时,这肯定就是遇难了。象你说的那样,书中的章明爱到了心理上的责备,终生不能解脱的责备,所以在书中设计了一个章明和徐萌在梦是会见的情节,让章明再受一次折磨,再一次表达自己的懦弱,求得徐萌的理解和宽容,似乎只有这种精神上的释放,这种被称为柏拉图式的中国风格的爱情表达方式,才能解开章明的心结。当然,这个心结是一辈子都不能解脱的,这是那个年代的悲剧,也是我们那代人的悲剧,更是对我们青春和纯真情感的葬送。
  好了,有空再聊。总之,为了人们的不忘却,为了能对过去有个怀念,给后人一个印象,或者说能对今天的人们有点启发,正是我的心愿!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3-31 14:53:32

    凤江你好,早就读到了你在我的博客里的留言,一直没有及时回复,主要的原因是我一直在想怎么写,写点什么,总觉得话说得不是很准确,因为我们都是亲身经历过地震的幸存者.我想,其实唐山大地震留给我们的,永远只有痛苦和不堪回首的记忆,那痛苦和是终生的,无法忘却也无法掩饰,为了我们那些无辜的战友,为了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为了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将一辈子痛在心口!但愿是我愿意,因为我们是幸存者,我们要把他们没有完成的爱,延续下去,延续给所有需要爱和温暖的人,并为此无怨无悔!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3-28 17:40:22

不是客气,现在能安下心来看书的人不多了,尤其是长篇,写的不容易,看的也不容易,当然要有好的作品,还是有人看的,我的作品除外,因为水平毕竟有限,60万字的底稿如有机会,一定奉上   

 

  评论者: 战友

发表时间:2009-3-27 20:58:28

是战友您就别客气了,要说感谢我们还要感谢您啊,感谢您用文学作品把我们的过去展现在世人面前,如有可能还想拜读您60万字的初稿。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3-27 15:23:52

谢谢战友!您受累了,这本书是长了点,但我觉得代表我们那一代,应该有个能说得过去的文学作品,当初写了60万字,发了30万字,多亏发了30万字,要不然更没有办法看了,我这些天很忙,没有对战友们的留言作复,抱歉,有时间一定会答复的   

 

  评论者: 战友

发表时间:2009-3-27 0:18:57

是断裂带这本书让我又拾睡前看书的习惯,感觉不是在读小说,是在回忆我们曾经的过去,我们的战友、 我们的兄弟姐妹!书中的人和事感觉都是那么熟悉和亲切------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3-23 21:14:46

这个提问是一个战友在看了我的小说后尖锐的问题,我转发了,我日前无法回答,她的善意和敏感,剌痛了我的心,一颗沉寂多年的心,让我思考一下,我会回答的,对不起, 面对真诚,我们谁都会无法回避,我觉得突然了一些,对不起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3-23 21:09:44

请教个问题行吗? 
你爱徐萌吗?我觉得你没爱她,我还觉得你活的太累! 
你是干部,又在那特定的环境,为啥不能救她,不是恋人也是战友啊,你当时想的太多了,为自己想的多了,要是不爱她也可以理解 
徐萌死了,要是不死她也不会爱你了 
也许我说的有点尖刻,但真的是这样的,我要是你一定会去救她, 
我觉得我能理解你,真的能理解,但就是替你心疼,替你累----我觉得我看的不是小说,是纪实文学,因为觉的作品真实!
   

 

  评论者: 魏凤江

发表时间:2009-2-13 13:13:32

大地的震撼对心灵有很重的创伤,与自然界给我们留下的伤痕还是有所不同,当我们手抚身上伤痕已经全愈时,那心中的“断裂”会依然未平。也许多少年以后,当那时的人们再次读起“断裂带”时,会懂得一些我们当年的经历。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9-2-13 7:10:16

谢谢刘羽,感谢你对我的理解,对我们那个时代的理解,你的理解很深刻,因此很难得,这也是我要写长篇的出发点和目的,再次表示感谢!欢迎来玩,也高兴能经常遇见你,学习再忙,也别忘了放松一下!   

 

  评论者: 刘羽

发表时间:2009-2-8 12:10:00

张处您好:
终于读完了《断裂带》这本书,感受颇深。前几日在观看2009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时,对汶川地震时救人助人战士们的壮举印象深刻。其实,不管是唐山地震还是汶川地震,带给人们的都是视觉的震撼,心灵的折磨,以及内心的感动。您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光辉,这些不仅体现在受灾现场的无私无畏的帮助,还体现在灾后处理中面对规章制度与家属困难时内心的挣扎徘徊。人们说上善若水,而您所做的一切,点点滴滴,皆如深山清冽,沁人心脾。您淡定从容的心境,也是由此而来吧。
                                                                             刘羽敬上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8-9-8 10:14:15

少村你好!感谢你能阅读拙作,占用你的宝贵时间了,三十万字的作品,看起来挺费劲的呢,开始写了六十万字,出版社不干,说只能出三十万字的书,照片也不给多出,现在看来出版社是对的,不然更没有人看了,真是又臭又长了,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现在的青年人真是不理解,许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你不让书中的章明有一次真正的爱情,我说那个年代不可能,尤其是当兵的在连队那个环境,怎么解释都不行,没有人信,我也就不解释了,文学作品吗,应该由社会和历史来解释,十分感谢你对我的理解和鼓励,目前已经开始写了一个中篇,但什么时间写完不一定,这活儿太累了,所以我不敢再贸然写长篇了,有空再联系   

 

  评论者: 张少村

发表时间:2008-9-1 21:02:01

指导员:我终于将您的大作认真地读了一遍,感慨颇多!下面谈点感受。
首先感到文如其人,字里行间彰显出军人的质感和时代的印痕。让你看了之后感到这些故事就曾经发生在你的身边。文中的主人公章明作为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参加了这次抗震救灾的全过程。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和大量的篇幅再现当时的情景,如果不是一个亲历者决不会把当时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到位。这对于那些逝者是一种怀念和慰祭,而对于读到这部小说的来者也大有教益。其次,文中把章明与徐萌的关系所做的描写尽管不是很多,在那个羞于谈情、耻于谈性的年代里,对于男女之间的关系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讳默如深。这也难怪男多女少,而且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中国军队历来所采取的措施是‘堵’,尽管如此,每年还是要成交几对。我在这里就算班门弄斧地发表一点看法,希望指导员再接再历,写出更多大作以飨读者!
   

 

  评论者: 邢玉忠

发表时间:2008-8-25 17:10:05

建平你好,还是那么潇洒啊!国内跑,国外转,奥运村你先体验,奥运场馆你也先看,好事都让你赶上了,也不拉老兄一把,哈哈!说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是多保重身体,革命的本钱是要自己保护的。常上战友网,看到你东奔西跑的忙碌,还有大作问世,真替你高兴,有你们这些多才多艺的战友是我的幸福,经常能看到你们的消息和作品也是一种享受。   

 

  评论者: 张少村

发表时间:2008-7-22 8:24:32

指导员你好:
有好长时间不读长篇小说了,但是你的这篇必须拜读。其感想也只能等到读完后才能谈!   

 
   

共 121  篇,第4/5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5-17 19:27:11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